——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非眼视觉”现象揭示另外空间的存在

文/古华

几千年来,在民间和宗教中都有着各种关于神通和神迹的故事流传,佛教将修行者的层次与神通表现归纳为“五眼六通”,认为修行人在超出了凡夫的层次之后,随着修炼的升华,会拥有各种非凡的超能力(神通),而一些根基与因缘特殊的人即使没有修行,也可能生来就拥有一些超能力(特异功能)。

从上个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又重新对特异功能现象的研究发生了兴趣,许多大国的政府机构都开展了许多研究工作。现在世界上已经有多种特异功能被公认,如透视、遥视这些“非眼视觉”能力,以及特异功能人腋下识字、耳朵认字这类佛教中故老相传的“六根互通”现象。甚至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大陆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曾经在盲童学校中测试发现,在一些后天性失明的盲童当中,同样有具备着“非眼视觉”超能力的孩子。

自1979年始,中国大陆的人体特异功能研究在各地蓬勃开展,因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修炼文化底蕴,全国各地出现了一大批特异功能人,他们与科研工作者合作,取得了许多震惊世界的突破性成果,大大突破了传统科学的理论框架,在当时引起了台湾国科会主委陈履安先生的重视。他召集了几位顶尖的科学家着手开展对气功与特异功能的科学研究,时任台湾大学电机系教授的李嗣涔先生也是其中的一员。1999年,中共开始全面打击气功与特异功能研究活动,而与此同时,远在海峡彼岸的李嗣涔先生和他的科研团队却获得了惊人的发现。

受中国大陆科研成果的启发,李嗣涔先生自1996年始开办“手指识字”功能诱发训练班,在1996至 1999年的四年间,46名儿童完成了为期四天的训练,其中有6位出现了“手指识字”的特异功能。1999年8月26日,时任台湾大学教务长的李嗣涔先生在组织3名少年儿童做“手指识字”功能测试的过程中,意外的发现当特异功能人在辨识写有“佛”、“菩萨”和“耶稣”等字样的纸条时,他们在大脑的“屏幕” 中看到的不是字的笔划与形状,而是出现了全身发光并微笑的人像、在一圈莲花上打坐的白衣少女以及寺庙等奇妙的立体运动影像,并且在后来的反复测试中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李教授认为,这是与肉眼无法察知的另外空间的信息能量沟通的结果,实验证明了在我们身处的物质空间之外,还存在着另外的空间和物质能量信息。而“佛”、“菩萨”和“耶稣”等觉者的名号具有非同寻常的信息沟通效验。李嗣涔先生以台湾第一学府教授的身份开展前沿领域的科学探索,1999年引来了众多专家教授的“踢馆”,但实验结果却让这些教授们大开眼界,直呼不可思议。

如果说这一系列“非眼视觉”实验证实了佛家所说的“天眼通”与“慧眼通”功能的存在,以及另外空间的存在,那么无独有偶,在前沿科学研究领域中,更多的“非眼视觉”现象也同样揭示了另外空间的客观存在。

西方世界对“濒死体验”(NDE)现象正式开始研究大致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迄今已有近四十年的时间,世界各地数万次研究结果证明濒死体验现象具有普遍性,无神论者、宗教信众、儿童、成人……在各类人群中都有濒死体验现象出现。而特别让人惊讶的是,濒死体验者几乎无一例外的谈到自己在生命垂危、不省人事时,自己的神识却能飘荡在空中,清晰的看到医生护士忙碌工作的情景,这些准确的情景描述在事后得到了在场者的证实,甚至还有不少人神识进入了天界,与另外空间的生命交谈。这些研究结果已经得到了全世界该研究领域专家们的普遍承认。人不用肉眼睛就可以视物,神识可以离体,在物质世界之外还存在着更加广袤无边的另外空间……这是濒死体验现象研究带给人们的启示。

明慧网于 2006年11月1日登载了一篇发自大陆的实名报道文章,详细讲述了山东省沂水县高桥镇一名暴死的年轻警察死后附身于一位农村妇女身上的惊人事件,这名农村妇女操着死者的男性嗓音讲话,讲着死者才知道的事情,并闭着眼睛拿过手机,刷刷刷的摁上电话号码,直接把相关的人叫了过来,而这位农村妇女不识字,平时也根本不懂如何打手机。最后“她”跟车奔波几十里还能闭着眼睛给司机指路,让现场的人无比震骇。其实这也不奇怪,科学家们发现当人处于梦游及催眠状态下,都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对各类“非眼视觉”现象的深入研究,很可能就是探索另外空间存在的一个突破口。

古代科技与建筑奇迹

文/沉思

万世巧艺之祖

各种机器的制造,其实我国自古也有。“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此词出自中国古籍《尚书.舜典》,孔安国说:璇玑玉衡为“正天之器,可运转”,肯定璇玑玉衡为仪器。郑玄说:“运动为玑,持正为衡,以玉为之,视其行度。”这也是指的仪器。这样看来,追溯起中华万世灵巧手艺之祖,确实是跑不出历山(古山名,相传舜耕历山)老农的手掌心呢。

指南车、欹器、云梯、木牛流马

黄帝之“指南车”,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而周公之“欹器”,它是一种中国古代的酒器,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把液体装进一半,它就会直立起来;而在装得差不多满时,又会倾斜。相传齐桓公总会在座位右侧,放置欹器,来警惕自己不可骄傲自满。这些算起来又是其次呢。

春秋时代,公输般为楚王制造的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要高,看起来简直是高得可以碰到云端似的,所以叫做“云梯”;而武侯(诸葛亮)所制的“木牛流马”,使用在崎岖的栈道上运送军粮打胜仗,在时间上来说,又其次啦。

自动运输机、千里船、七宝镜台、妆台、宫漏

南齐的祖冲之,因武侯有木牛流马在前,所以就别出心裁制造了一个器具,不用风力、水力,只要启动机器就能自行运货,不必劳动人力;又造了千里船,在新亭江试行下水,而能日行百里;至于欹器、指南车之类的远古器械,皆能制造。

北齐的胡太后,让沙门(释教门徒叫沙门)灵昭,制造了七宝镜台,三十六个门户各有一妇人,手中各自拿着锁匙,只要轻碰其中一个门户,这三十六户一时全都自行关闭;若抽出其中一关的锁匙,那么其余诸门,尽皆开启,妇人都出现户前站立。

唐朝的马登封,为皇后制妆台,进退、开合全自动,都不需人力;巾栉(梳篦的总称)、香粉,依次递送、循序进献。看见的人,都认为是鬼斧神工哪。

元顺帝自行制造宫漏,藏漏壶于斗柜之中,可自行运水上上下下。柜上设有三圣殿,细腰的玉女站立两旁,按时捧上数字型筹码。二个金甲神,按时击鼓撞钟,分毫不差。钟鼓鸣响报时的时刻,狮、凤各在一侧,同时随着钟鼓鸣响的节奏,飞翔、舞动的应和着。柜两旁有日月宫,以金乌(日)、玉兔(月)型的贵重珠宝加以装饰。日月宫前立着飞仙六人,夜半凌晨子午交叠之际,飞仙会自动捧着莲藕,度过桥进献于三圣殿,完毕之后再退回原位,侍立如常。

如今(作者为清朝人)广州还有铜壶滴漏,也是元人所制,大略模仿其用意,但与宫漏之精美绝伦相比,还差远去了。

建筑经典──喻皓《木经》

我国人精于建筑学的、有突出表现的,我曾经用心汇集并详细记述其中数事:

宋时的木工喻皓,他以工技灵巧喧腾一时,任职都料匠,著有《木经》三卷,有见识的人,认为他是有宋三百年以来,唯一的一人而已。皓最工于制塔,在汴京起造宝寺塔,塔身极高而且精巧,只是外观看来,有点倾向西北,不是直立,很多人心中抱持着疑惑,可历经百年下来,却平正如一,不歪斜啦。其实因为汴京一地,平坦无山,西北风强劲,常年吹拂,所以把塔吹正之故呢,其计算、设计、考虑和建造,是如此的精准哪。

有个钱氏出资在杭州建了一座木塔,刚造了两三级,登上之后老感觉震动不稳。那造塔工匠说:“尚未上瓦,上头轻,当然如此。”可是等到上了瓦,登上时,依然震动如故。这工匠不知原因何在,急忙奔赴汴京,送钱给喻皓之妻,使她问明原因。皓笑说:“这容易呢,只要逐层遍布木板完毕,然后再严实钉牢,必定不再震动啦。”工匠按照他的话去做,果然搞定。皓无子,只有一女十余岁,每回睡卧时,总是两手十指交握于胸前,作塔屋结构状态。也有传言,说《木经》其实是他女儿所著呢。

大司空徐杲以木匠起家

明代徐杲,以木匠起家,官至大司空。曾为内殿更易一栋老旧建筑,他对着这老屋审视良久,然后在另外一处令人照样造一栋。到了完工当日,拆断旧屋更易新房,全部吻合分毫不差,根本听不到斧凿、铁锤敲打之声呢。

又有魏国公的大宅第,老朽倾斜了,要想匡正,计算起来非得需要数百金不可。徐杲令人搬来千余石的沙囊分别放置于老房两旁,而自己却与主人对饮。等到两人酒兴阑珊起身而出时,那宅第早已扶正整治好啦。能以自身所擅长的伎俩而上朝入仕,位列九品,固非偶然之事。

正塔僧正塔

又唐文宗时,有个正塔僧,跋涉险区如履平地,换个塔顶只靠一根柱子,不需其他人力。整个都城四处奔走正塔,人人都认为他是神。

宋朝时,真定一地的木浮图(浮图又做“塔”解)有十三层,气势尤其孤绝,时日久了,中层里的大梁柱朽坏将要倾颓,众工匠不知咋办。有个僧人叫怀丙,仔细审度短长,令作一柱,命众工匠合力抬上,然后遣开众工匠,只留一个小厮跟随自己。接着关闭塔门,良久之后,把个坏柱换下来了,可却听不到斧凿、钉锤的敲打声呢。

明代姑苏的虎丘寺塔年久倾侧了,众人议论的结果,想修补扶正,非得花万缗钱不止。一个游方僧人看见了说:“不用麻烦啦,我能把它匡正。”接着每日里,独自一人,携带木楔(尖的木片叫“楔”)百余片,入塔工作并紧闭门户,外面只听到丁丁之声不绝而已。

不超过月余时日,这塔扶正了,一如当初原始之状。找来木匠,入塔寻觅那僧人修补破绽的痕迹,可怎么找也找不着呢。以上这三桩事儿极为相似,而都出于游方僧人自愿整治,无需别人帮忙,这一点尤其神奇。

迷楼

至于浙江人项升,为隋炀帝起造迷楼,使用劳役、夫卒有数万人,经过一年完成。楼阁巍峨高下,轩窗相互掩映。幽静的房屋、曲折的宫室,玉雕栏杆、朱红砌墙,互相连绵共属;回廊环绕四合,曲屋各自通达;千门万牖(窗户叫“牖”)齐开,上下金碧一色。金色虬龙俯伏于栋梁之下,玉制猛兽蹲守于门户旁侧。璧玉雕砌之墙,产生五色光彩,紧锁的幽窗琉璃,反射日光。工艺灵巧之极致,自古无人能比。倘若没人引导而误入者,虽然浪费整日时光寻找出路,但终究不得其门而出。据说隋炀帝大喜,因而为之取名“迷楼”,有这种传闻。虽然说,此事做得太过分,导致淫乱遭逢恶运,然而,单从那迷楼的经营构想、缔造设计的“穷工”与“极致”来看,也迥异于古往今来,没其它建筑可以追及啦。

结语

我私心窃想,西方人对于建筑,总认为唯有高伟、坚固、巨大、华丽,才是“能者专家”、才是“技艺高超”;倘若说起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建筑构造彼此钩心斗角相互呼应,“藻井”周遭一气呵成考虑严密,那么我中国自古以来之优良工匠,他们的建筑技艺,实在未遑多让哪。至于说那喻皓、徐杲等人,他们的神乎其技、建造的灵巧变化,实在不可能以某种事物来譬喻,他们的建筑成果,不也是古今中外所公认的难能可贵之举吗?

(事据清况周颐《眉卢丛话》)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