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命有定数 未来可预测

唐代预言家袁天罡画像
文/清言

袁天纲(罡),唐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是著名的相士和预言家。在洛阳时,他与杜淹、王珪和韦挺结为好朋友,他预言说杜淹将以文章显扬于世,王珪不出十年可任五品官职,韦挺会因勇武而当官,又说这三人日后都会受到流放。

后来真如袁天纲所说的,杜淹以侍御史的身份进入天策府任学士,王珪任太子中允,韦挺被推荐为左卫率。武德三年,三人都因事被流放巂州。

三人都去见袁天纲,袁天纲对他们说:“你们最终都还要显贵的,杜淹官位三品,寿命不好预测,王珪和韦挺也是三品官职,任职晚于杜淹但寿命会超过他,只是晚年都很窘困。”后来事实正如他所预测的。

袁天纲还曾经告诉宝轨,说他十年后将要显贵,立功在梁州、益州之间。宝轨后来果真担任了益州仆射,袁天纲又告诉他当将军后会多杀人,希望他能自己警戒。后来宝轨果然犯事而被召还朝廷,袁天纲告诉他不久一定能还职的,后来宝轨官复原职。

武则天年幼时,家人让保姆抱来见袁天纲,并骗袁天纲说是个男孩儿,袁天纲说她如果是个女子,会当天子。并且还准确预言了武则天的哥哥和姐姐的命运。

袁天纲还在太宗的命令下,预言岑文本因文章而名震天下,可得三品官职,但不长寿。张行成和马周来见他,袁天纲说马周会显贵,并且君臣相处融洽投合没人能比,只是寿命不会长久,又说张行成得官较晚,最终要位居宰相。事实证明,袁天纲的这些预言丝毫不差。

高士廉曾问袁天纲:“您最终做到什么官职?”袁天纲说:“我到夏四月,气数就完了。”夏四月,袁天纲在火山令任上如期去世。

由此可见,人的生死富贵皆是命中注定,其实社会兴衰和历史变迁又何尝不是上天注定的。未来的一切在一个特定空间中已经真实存在着,这在修炼界和有功能的人中看的非常清楚,袁天纲这类有功能的术士正是真切看到或推算到了未来的景象。袁天纲和李淳风作为唐朝著名的大预言家,他们合着的《推背图》一书,其中预测了唐朝以后数千年中将发生的大事,其中对近代中共恶党六四大屠杀、迫害法轮大法、天灭中共等等,都有着详尽准确的描述,令人叹为观止。

正视生命科学的风险

文/林义明

看过电影《异形》(Aliens)第四集的读者,可能对里头的外星怪物见怪不怪,反而会对女主角发现自己的失败复制品时,悲恸不已的一幕,感到毛骨悚然。

一个同女主角的脸孔长得一模一样,却肢体残缺的复制人痛苦不堪,要求女主角帮它结束生命。女主角终于含着眼泪,愤然把自己的复制人毁灭。

人们最近不断在报章上读到有关生命科学的新闻,这个多数人听来似懂非懂的概念,正以惊涛骇浪之势席卷全球,但其许多“恶果”,早已在人们所看过的电影中出现。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英国作家威尔斯(H.G.Wells)的科幻名作《人魔岛》(The Island of Dr Moreau)就叙述了疯狂的科学家在小岛上,进行结合人类与动物基因的工程,结果制造出半人半兽的怪物。

……

总之,可能导致恶果的,不在于科技的进步,而是人们如何利用科技。由于人们对改造基因的欲望十分强烈,生命科学成了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协助人类医治疾病,延长寿命;另一方面也能在失控的情况下,通过无法逆转的基因改造,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祸害。

这里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渴望得到移植器官的人,可能不会反对复制自己的身体,以获得有关的器官;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将对道德和良知带来连串的冲击。设立有效的机制,在法律和道德上管束人们应用生命科学,因此成了当务之急。

在多元种族社会,生命科学尤其具有另一层意义。由于各种族的整体表现不一,主张“基因决定一切”的“基因决定论”(genetic determinism),以及通过基因改造加强人种的“基因优生学”(eugenics)很容易获得支持。

讨论不同种族的基因已经够敏感了,更何况是要修改和控制基因。歪曲生命科学的意义,将给多元种族社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是不是要未雨绸缪,现在就加以防范?答案显而易见。

此外,在“精英主义”主导的社会里,基因改造也给许多非精英带来了希望——他们可以摆脱基因条件不足的恶性循环,真正达到人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目标。

问题是一个完全由精英组成的社会结构,究竟能支撑多久?将来政府能如何公平对待人民提升基因的期望?这些都是大家必须深思的问题。

确保生命科学为善不为害,广大民众肩负一定的责任,他们能从不同角度考虑细节问题,协助使管制条例顺利出台与执行。

英国控制论专家凯文沃里克(Kevin Warwick)教授曾表示他虽然欣赏科幻片,却不苟同它们的“美好”结局。

他说:“像《梦幻科技》(Matrix)和《灭绝战士》(Terminator)之类的电影都很精彩,可是到了最后10分钟,就让我感到乏味,因为结局总是人类战胜机器。但是,在真实的人生里,有多少人能在最后10分钟化险为夷?”

〖西方轮回研究漫笔〗元神不灭

文/青笛

人生苦短,这是历代文人反复倾诉的话题。三国时曹操吟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北宋文豪苏轼则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面对短暂人生与无尽时空的对比,我们将何以自处?是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还是秉烛夜游,乐而忘忧?亦或是思力之所不及、忧智之所不能,以求功名不朽于后世?其实都不必。因为我们的生命自有其永恒的一面,这就是我们的元神或灵魂。

很多人都听说过濒死体验(Near Death Experience, NDE),也就是心脏停止跳动或大脑功能停止后的病人被救活之后回忆自己的元神或灵魂暂时离开肉体的经历。这个现象自古就有记载,如柏拉图就曾记录过一个希腊士兵死而复活后回忆他进入彼岸世界的情景。在西方社会,这个现象自从穆迪(Raymond A. Moody, Jr.)博士的畅销书《生命之后的生命》(Life after Life)于1975年发表后被广泛关注,近来更是渐渐进入主流医学界的视野。

坦博特 (Michael Talbot)发表于1991年的《全息宇宙》(The Holographic Universe) 一书引述了穆迪博士收集的一些案例。在一个例子中,一个妇女在手术期间离开她的肉体,飘到接待室,看到她的女儿穿着不对称的披肩。原来女佣那天给这个小女孩穿衣服时慌慌张张,以致她没有注意到这个错误。女佣非常惊异女孩妈妈后来谈到这件事,因为后者那天并没有见过女孩。在另一个例子中,一位女子离开身体后来到医院走廊,听到他的妹夫对一个朋友说,看来他不得不取消出差计划,为了担任妻姐葬礼的抬棺人。当这个妇女活过来后,她责备妹夫不该说如此不吉利的话,妹夫对此惊讶不已。

康涅迪格大学(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心理学教授肯尼斯-瑞 (Kenneth Ring)发表于1980年的《辞世时的生命》(Life at Death)  也是一本关于濒死体验研究的书。瑞教授发现有濒死体验的人常描述他们进入溢彩流光的彼岸世界。在那里,俗世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已不复存在,而且他们还会遇到散射着智慧之光的生命。《全息宇宙》引述一些研究者的发现说,有濒死体验的人描述离开肉身的自己是一团能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变化成人的形象。人离开肉身后可以以全息的方式回顾自己刚刚过去的一生,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感觉都被瞬间地放映出来,一切都栩栩如生、历历在目。

不仅人生的过去被完整地记录,人生的未来也被事先安排。很多有濒死体验的人被告知:你的时候还没到,从而被送回人世。瑞教授指出,这显然表明人的一生是有定数的。有的时候,有的人在彼岸世界还被允许看上几眼自己此生的未来情景。《全息宇宙》引述了瑞教授收集的一个案例。一个小孩在濒死体验的状态被允许看到自己未来的一些细节,包括他将在28岁结婚,将会有两个孩子。他甚至看到成年的自己和自己将来的孩子坐在一间屋子里,而且墙上有一个很奇怪的东西。这个小孩回到人世,经历似水流年,童年时所瞥见的未来都一一实现。成年时的他蓦然回首,发现他就在童年时看到的房间里,而那个墙上的奇怪的东西是一个强压式暖气,这种暖气在他童年的时候还没有被发明。

很多人不相信自己的生命有不朽的一面,认为肉身死后一切都已成空。其实,人的肉身如同元神的一件衣服,衣服脱了,元神还在。当然,俗世中人不相信灵魂或元神的存在,因为人看不见的就不相信。也许,这本身也是安排,因为正是在俗世的迷中和苦中,人才能锤炼自己的精神、体味生命的真谛。

现代物理学目前虽然还没有观测到元神和另外空间,但也不否认它们的存在,目前的超弦和膜世界理论已指出另外空间存在的可能性。法轮功创始人李洪志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借用现代物理学的名词谈到过这个问题:

“我们修炼界讲,人的元神是不灭的。”(《转法轮》)

“假如当你进入到细胞与分子之间、分子与分子之间,你就会体验到已经进入另外的空间了。那个身体存在形式是什么样的?你当然不能用现有的这个空间的概念去理解,你身体得同化那种空间存在的形式要求。在另外空间的身体本来就是可大可小的,那时你会发现那也是一个无比广阔的空间。”(《转法轮》)

在教科书上的分子示意图中,原子被描述成一个小钢球一样的东西,这些小球被堆积连接成分子。其实,微观世界远非这类示意图描述得那么简单机械。比如,一个电子可以同时穿过两个缝隙,微观粒子的运动如同水波一样可以叠加,其玄妙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通读李先生的讲法,我们会明了元神不灭、另外空间、轮回转世等概念,而且我们会看到一个远比轮回转世更为广阔的画面。

(原载正见网)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