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海中救援

几年前,在荷兰一个小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就成为重要的设置。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了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中望着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过了一个小时,救援船通过云雾再次出现,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筋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自愿救援队的队长宣布,救援船无法载所有的人,只得留下其中一个;再多装一个乘客,救援船就会翻覆,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在忙乱中,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人。16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个礼拜前才出海,现在音讯全无。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这是我的责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友;消失在黑暗中。

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船长把手围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吗?”汉斯高兴得大声回答:“有,我们找到他了。告诉我妈,他是我哥保罗!”

义不屈节的苏武

《苏武牧羊图》 (清 黄慎)
天和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苏武手下的一个副职参与谋划的突发事变败露,苏武受到了牵连。

匈奴单于逼苏武投降。苏武说:“如果卑躬屈节,有辱使命,即使活着,又有何面目再回到大汉!”说完,拔刀刺入自己的身体。经过抢救,苏武慢慢苏醒过来。单于很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

苏武逐渐痊愈,单于派人来逼降。举剑威胁苏武,苏武纹丝不动;用功名富贵诱惑苏武,苏武闭口不答;归降匈奴、背叛汉朝的卫律来好言劝降,苏武破口大骂。单于见苏武如此忠心,更加想让他归顺,就把他囚禁在一个大地窖中,断绝他的饮食。当时正下大雪,苏武躺在地上,吞咽雪片和衣服上的毡毛,几天后竟然未死。匈奴人以为有神灵庇护,便将苏武放逐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让他放牧一群公羊,并对苏武说:“等到公羊能产出羊奶,你就可以回国了。”随同苏武出使的常惠等使团中不肯投降的官员,也被分别扣留在其他地方。

苏武被放逐到北海边,没有吃的,就挖鼠洞里的草籽吃。他手持汉朝的符节,时刻不离,随身携带,以致节杖上的毛缨全脱落了。过了很长时间,单于又派归降的李陵来到北海边,摆筵劝降。

李陵与苏武是旧交。李陵说:“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白白受苦,你的信义节操,又有谁看到呢!你的两个兄弟,先前已都因罪自杀;你母亲也已不幸去世;你的夫人年轻,听说已经改嫁别人了;只剩下两个妹妹、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如今又过了十几年,是否还在人世,还不知道。人生如朝露,你又何必长久的如此自苦!我刚投降匈奴时,精神恍惚,象要发疯,恨自己辜负汉朝,还连累老母被拘禁牢狱。你不愿归降匈奴的心情,怎么会超过我!况且皇上年事已高,法令变化无常,大臣无罪而被抄杀满门的达数十家,安危不可知,你还要为谁这样做呢!”苏武说:“为臣的侍奉君王,就如同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遗憾。你一定要我投降,就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一片至诚,长叹道:“唉!你真是义士!我与卫律的罪过上通于天!”赐给苏武牛羊数十头。

后来,苏武得知汉武帝去世的消息后,一连数月,每天早晚面对南方号啕痛哭,甚至吐血。

等到匈奴的新单于即位,要求与汉朝和亲。汉使来到匈奴,要求放苏武等人回国,匈奴假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又来到匈奴,苏武以前的手下常惠暗中面见汉使,教使者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猎,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系着一块写字的绸缎,上面说苏武等人在某湖泽之地。”使者大喜,按常惠之言责问单于。单于环视左右侍从,大吃一惊,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确实还活着。”这才将苏武等不肯投降的汉臣放回。

苏武一行来到长安后,汉昭帝诏令苏武用牛、羊、猪各一头,以最隆重的仪式祭拜汉武帝的陵庙,封苏武为典属国,品秩为中二千石,并赏赐苏武钱二百万、公田二顷、住宅一所。苏武被扣留匈奴共十九年,去时正当壮年,归来时头发、胡须全都白了。

后来,汉宣帝为表彰辅佐大臣的功劳,便命人在麒麟阁上,为他们绘制画像,描绘容貌,注明官爵、姓名,共十一人,其中就有苏武。

谏鼓谤木

史书上记载:帝尧在位时,虚心听取百姓意见。常常担心处理国事会有什么差错,而百姓又不敢当面直说,特意在宫廷门外设了一面鼓,如果有想要直言进谏的,可以直接击鼓求见。目的是让天下之人都能够说出自己的意见。尧又担心自己在处理国家政事上有什么差错,百姓私下议论,而自己无从知晓,又特意在宫廷门外设立一块木板,让人将朝廷的过失写在上面,这样使天下的百姓都有机会指出帝尧的过错。今天的天安门华表,就是由古代的谤木演变而来的。

象帝尧那么圣贤,所做的事都尽善尽美,臣民也没什么意见可提。但尧仍然孜孜不倦,听取意见,了解自己的过失,因此臣民的情况、情绪都可以被尧知晓,而尧的德行日积月累,光耀九州。(选自明代张居正编撰《帝鉴图说》)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2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