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刘伯温“预言”的今日中国

刘伯温写的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难道不正是中共以破坏道德的代价,所谓发展经济造成的社会现状的写照吗?

刘伯温,姓名叫刘基,字伯温。民间常常叫他刘伯温。大家都知道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军师,熟知天文地理,如诸葛亮一般神机妙算。大名鼎鼎的预言《烧饼歌》就是他写的。不过今天要说的是他写于元末的一篇文章,叫《卖柑者言》,本来是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讽刺元朝末年朝廷的腐败。虽然不是预言,可是今天我们读来,却好像是刘伯温在预言今日中国社会。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译文: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过冬夏也不腐烂,拿出它们的时候还是光彩鲜明的样子,玉石一样的质地,金灿灿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卖),价格高出(普通柑橘)十倍,人们争相购买柑橘。

我买了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得像破烂的棉絮。我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你卖给别人的柑橘,是将要用来装满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灵、招待宾客的吗?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来迷惑傻瓜和瞎子的吗?太过分了你做这种骗人的事!”

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我依靠这个用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要求吗?世上做欺骗的事的人不少,难道只有我一个吗?你没有好好的思考。 

现在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将军坐席上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他们果真能通晓(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戴着高帽子,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样子像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果真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业绩吗?偷盗四起却不懂得抵御,百姓困顿却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诈却不懂得禁止,法度败坏却不懂得治理,白白地浪费国家粮食却不懂得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谁不是高大的外表,令人敬畏,显赫过人,值得效仿?可是无论到哪里,又有谁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内里破败得像破絮呢?现在你看不到这些现象,却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听了以后)默默地没有话用来回答。回来思考这卖柑人的话,(觉得他像)是像东方朔那样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难道他是对世间邪恶现象激愤痛恨之人吗?因而借托柑橘用来讽刺吗?

******

中国大陆不断发生的有毒食品引发了社会的诚信大讨论。一件重大事故被曝光出来(比如毒奶粉),中共总会处理一批“肇事者”,似乎决心很大。可是对解决问题有效吗?老百姓都知道,没有。作为被处理的制造有毒食品的人,他们后悔了吗?很难说,恐怕只怪自己运气不好,就如刘伯温笔下的“卖柑者”。中国现在的这个社会,做坏事的人都能找到一个比他更应该人头落地的主儿,从而人们都心安理得的找到了做坏事的道德支撑点。贪一千万的局长,看到的是贪十个亿的厅长;包一个二奶的县长,惦记的是包十个二奶的省长;做假药的,食品里下毒的,愤愤不平的是那些大赚昧心钱的贪官污吏们……追本溯源,最大的造假者难道不是中共喉舌媒体(见事实还原版)、道德最腐败的难道不是打击“真善忍”的中共江泽民、周永康之流吗?刘伯温写的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难道不正是中共以破坏道德的代价,所谓发展经济造成的社会现状的写照吗?

做老实人并不吃亏

文/华翰

晏殊,是北宋时的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字同叔。宋真宗时以神童被荐入朝,与进士同试,援笔立成。仁宗时任宰相。卒谥元献。其诗词为一代名家,著有《文集》《类要》等。

晏殊十四岁时,被张知白推荐到朝廷。当他被召入宫时,正值真宗皇帝在考试进士,于是命他一起参加考试。晏殊一见试题便说:“我十天前,碰巧已经做过这篇赋,底稿还在。请重新给我命题。”皇上非常喜欢他的诚实。

当晏殊在史馆任职时,因为天下平安无事,朝廷特许官员们可以选择名胜之处吃喝玩乐。各酒楼饭店,也往往为皇帝的文学侍从,准备有游乐和休息的场所。

晏殊非常贫穷,无力与别的官员相比,只好呆在家里与兄弟们研修学问。正在这个时期,太子宫的官员出现了空缺,皇帝内定任命晏殊,众人都不知道是何缘故。第二天进见时,皇上说:“我最近听说各馆阁的官员们,没有不日夜外出游乐的,只有晏殊闭门读书。你如此谨慎忠厚,做东宫之官正合适。”

不料晏殊入对时,竟直率地说:“我并非不想宴游,只是因为贫穷没有力量而已。我如果有钱,也一定会去的。”皇上听了,更加赞赏他的诚实。

仁宗时,晏殊终于成为一代名相。(据郑瑄《昨非庵日纂》)

诚实守信 唯此为大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诚信视为“立身立国”之本,是道德修养最基本的内容。古人常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讲究“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为守住一句诺言,甚至可以不惜倾家荡产,不惜身家性命,这样的历史故事有很多。

徐少渔是钱塘人,光绪庚寅八月初,他向彝斋借了一百元银币,没有立借据,只口头约定一年以后如数偿还。第二年八月初,徐少渔病重危在旦夕。他躺在床榻上一直喃喃自语:“还钱的时间快到了,我如果死了这怎么办啊?”

妻子听后对他说:“你现在重病在身,医药费都花很多了,而且你借的钱也没有借据,所以没有履行约定的必要了,你就不要愁了。”徐少渔说:“他因为相信我所以才没要借据,我怎么能自己不守信用呢?”

最后徐少渔让妻子将家中的一柄玉如意和两件狐裘拿去卖了,共卖了九十银元,又从别人那里借了十元,这才在约定的日期如数偿还给了彝斋。几天后徐少渔的病痊愈了。

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则不立。”《大学》中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熹说:“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信是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转载《明慧周报》大陆版“晨光煦语”)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2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